腳背骨折還能走路嗎
腳背骨折一般不能走路,強行行走可能導致骨折移位或二次損傷。腳背骨折通常由外傷、骨質疏松等因素引起,表現(xiàn)為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需及時就醫(yī)處理。
腳背骨折后骨骼結構完整性被破壞,此時負重行走會使骨折端產(chǎn)生異常摩擦或錯位,可能加重軟組織損傷并延緩愈合。臨床常見因早期負重導致骨折線增寬、畸形愈合的案例,尤其舟狀骨、楔骨等部位骨折對承重更為敏感。患者通常需要佩戴支具或石膏固定4-8周,期間患肢禁止負重。
極少數(shù)不完全性裂縫骨折患者,在骨科醫(yī)生評估確認穩(wěn)定性后,可能允許佩戴保護性支具進行部分負重。但這種情況需通過X線片確認骨折無移位風險,且行走時必須嚴格使用拐杖分擔體重,行走時間每日不超過15分鐘。
腳背骨折后應保持患肢抬高制動,傷后48小時內(nèi)冰敷緩解腫脹?;謴推诳勺襻t(yī)囑進行足趾屈伸等非負重訓練,促進血液循環(huán)。飲食注意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定期復查X線觀察愈合情況,完全愈合前避免跑跳等劇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