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吃完就吐怎么辦
小孩吃完就吐可通過調整喂養(yǎng)方式、少量多餐、腹部按摩、補充口服補液鹽、遵醫(yī)囑使用藥物等方式緩解。吃完就吐可能與喂養(yǎng)不當、胃腸功能紊亂、食物過敏、胃腸炎、腸梗阻等原因有關。
1、調整喂養(yǎng)方式
喂奶時保持寶寶頭部高于身體,避免平躺喂食。奶瓶喂養(yǎng)需確保奶嘴孔大小合適,避免流速過快。輔食添加應遵循由稀到稠的原則,每次引入新食物需觀察3天。喂食后豎抱拍嗝15分鐘,減少空氣吞咽。避免在哭鬧時強行喂食。
2、少量多餐
將每日飲食分為6-8次,每次進食量減少。兩餐間隔保持2小時以上,避免胃部過度充盈。選擇易消化的米糊、蘋果泥等半流質食物。進食速度需緩慢,每口食物咀嚼充分。餐后1小時內避免劇烈活動。
3、腹部按摩
家長洗凈雙手后,用掌心順時針按摩寶寶臍周。按摩力度需輕柔,每次持續(xù)5分鐘??稍诓秃?小時進行,促進胃腸蠕動。配合屈腿運動效果更佳。出現(xiàn)哭鬧需立即停止。
4、補充口服補液鹽
嘔吐后需及時補充口服補液鹽Ⅲ,預防脫水。每次嘔吐后喂服50毫升,分多次飲用。可選用葡萄糖電解質泡騰片配制。避免直接飲用白開水或果汁。出現(xiàn)尿量減少需就醫(yī)。
5、遵醫(yī)囑使用藥物
細菌性胃腸炎可遵醫(yī)囑使用阿莫西林顆粒。胃食管反流可使用多潘立酮混懸液。過敏性嘔吐需服用鹽酸西替利嗪滴劑。腸痙攣可用顛茄口服溶液。腸梗阻需禁食并住院治療。
家長需記錄嘔吐次數(shù)、性狀及伴隨癥狀,保持寶寶口腔清潔。嘔吐后2小時內禁食禁水,之后從米湯開始逐步恢復飲食。注意觀察有無發(fā)熱、嗜睡、血便等危險信號。日常避免強迫進食,定期消毒餐具。6個月以下嬰兒持續(xù)嘔吐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