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珍珠疹和尖銳濕疣
珍珠疹和尖銳濕疣可通過生長形態(tài)、分布特點、傳染性及病理檢查進行辨別。珍珠疹多為排列規(guī)則的白色小丘疹,無傳染性;尖銳濕疣呈菜花狀或乳頭狀贅生物,具有傳染性,需通過HPV檢測確診。
1、生長形態(tài)
珍珠疹通常表現(xiàn)為直徑1-2毫米的半球形或圓錐形丘疹,表面光滑,顏色呈珍珠白或淡紅色,質(zhì)地柔軟。尖銳濕疣初期為微小淡紅色丘疹,逐漸增大增多,形成菜花樣、雞冠狀或乳頭狀贅生物,表面粗糙,可能伴有糜爛或滲液。
2、分布特點
珍珠疹多沿冠狀溝排列成單行或多行,也可環(huán)繞龜頭分布,一般不累及尿道口及系帶。尖銳濕疣可發(fā)生于陰莖、龜頭、尿道口、肛周等部位,分布不規(guī)則,可能融合成片。
3、傳染性差異
珍珠疹屬于生理性變異,與包皮過長或局部衛(wèi)生不良有關(guān),無傳染性。尖銳濕疣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具有強傳染性。
4、伴隨癥狀
珍珠疹通常無自覺癥狀,偶有輕微瘙癢。尖銳濕疣可能伴隨灼痛、瘙癢、性交不適,繼發(fā)感染時可出現(xiàn)分泌物或異味。
5、病理檢查
珍珠疹病理表現(xiàn)為結(jié)締組織增生伴血管擴張,無挖空細胞。尖銳濕疣活檢可見表皮角化不全、棘層肥厚及典型挖空細胞,HPV-DNA檢測陽性可確診。
日常需注意會陰清潔,避免過度摩擦或使用刺激性洗劑。珍珠疹無須特殊治療,包皮過長者可考慮環(huán)切術(shù);尖銳濕疣確診后需遵醫(yī)囑使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藥物,或采用激光、冷凍等物理治療。兩者鑒別困難時應(yīng)及時就診皮膚科或泌尿外科,避免誤診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