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氣道是干什么用的
口咽氣道是一種用于保持上呼吸道通暢的醫(yī)療器械,主要用于昏迷或麻醉狀態(tài)下舌根后墜導致氣道阻塞的患者。
口咽氣道呈彎曲管狀結構,由醫(yī)用級塑料或橡膠制成,通過放置于舌體與硬腭之間,機械性推開舌根組織,防止其向后墜落壓迫會厭。該裝置適用于全身麻醉誘導期、癲癇發(fā)作、腦血管意外等意識喪失患者,可避免因舌后墜引發(fā)的低氧血癥。操作時需選擇合適尺寸,過大可能損傷咽喉部黏膜,過小則無法有效支撐氣道。放置前應清除口腔分泌物,插入方向先反向旋轉180度至舌根處再回轉固定,避免將舌頭推向咽部。對于存在咽反射的患者禁用,可能誘發(fā)嘔吐或喉痙攣。
在院前急救中,口咽氣道常與球囊面罩通氣配合使用,為氣管插管爭取時間。部分改良型號設有側孔便于吸痰,但無法替代氣管導管建立確定性氣道。長期留置可能造成舌體缺血或壓力性損傷,需每2小時檢查位置并口腔護理。對于頜面部骨折、喉部水腫等特殊病例,需改用鼻咽通氣道或其他高級氣道管理工具。
使用口咽氣道期間應持續(xù)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定期評估通氣效果,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護理人員需接受專業(yè)培訓掌握正確放置手法,避免牙齒損傷等并發(fā)癥。患者清醒后應立即移除,恢復期可抬高床頭30度減輕咽喉不適。日常急救箱應配備不同型號口咽氣道,定期檢查消毒有效期,配合吸氧設備共同組成初級氣道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