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發(fā)的皮膚病怎么治
糖尿病引發(fā)的皮膚病可通過控制血糖、外用藥物、口服藥物、光療和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糖尿病皮膚病通常由血糖控制不佳、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免疫低下和感染等因素引起。
1、控制血糖
長期高血糖會損害皮膚微血管和神經,導致皮膚干燥、瘙癢或感染。患者需嚴格監(jiān)測血糖,遵醫(yī)囑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如二甲雙胍片、格列美脲片等。同時配合低糖飲食和規(guī)律運動,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
2、外用藥物
針對真菌感染可使用酮康唑乳膏,細菌感染可用莫匹羅星軟膏,濕疹樣皮炎可短期涂抹氫化可的松乳膏。使用前需清潔患處,避免抓撓。若出現(xiàn)皮膚潰瘍,需用生理鹽水濕敷后外敷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
3、口服藥物
嚴重瘙癢可口服氯雷他定片,合并感染時根據(jù)病原體選擇氟康唑膠囊或頭孢呋辛酯片。神經性疼痛可加用普瑞巴林膠囊。所有藥物均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與其他降糖藥相互作用。
4、光療
局限性頑固性皮炎可采用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每周2-3次,改善皮膚炎癥和瘙癢。治療期間需加強皮膚保濕,避免日曬。光療禁用于光敏性皮膚病或皮膚癌高風險患者。
5、手術治療
對長期不愈的糖尿病足潰瘍或壞死性筋膜炎,需行清創(chuàng)術或皮瓣移植術。術前需評估血管狀況,術后加強創(chuàng)面護理和血糖管理。嚴重肢體感染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能需截肢。
糖尿病患者日常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洗澡水溫不超過38℃。穿著純棉透氣衣物,冬季涂抹尿素軟膏預防皸裂。定期檢查足部,修剪指甲避免損傷。出現(xiàn)皮膚紅腫、潰爛或發(fā)熱等癥狀時立即就醫(yī),避免自行挑破水皰或使用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