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鐵性貧血怎么治
寶寶缺鐵性貧血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鐵劑、治療原發(fā)病、輸血治療、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缺鐵性貧血通常由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需求增加、慢性失血、先天儲備不足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
6個月以上嬰兒需及時添加富含鐵的輔食,如強化鐵米粉、紅肉泥、動物肝臟等。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母親應增加瘦肉、動物血等高鐵食物攝入。幼兒期可搭配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水果促進鐵吸收,避免與牛奶、濃茶同食影響吸收。
2、補充鐵劑
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鐵口服液、葡萄糖酸亞鐵糖漿等兒童專用鐵劑。治療期間可能出現黑便、胃腸不適等反應,通常無須停藥。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后仍需繼續(xù)補鐵4-6周以補充儲存鐵。
3、治療原發(fā)病
慢性腹瀉、腸道寄生蟲感染會導致鐵吸收障礙,需配合蒙脫石散、阿苯達唑顆粒等藥物治療。反復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失血情況應查明原因,必要時使用氨甲環(huán)酸注射液止血。
4、輸血治療
血紅蛋白低于60g/L或出現心力衰竭等嚴重癥狀時,需住院輸注懸浮紅細胞。輸血后仍需繼續(xù)口服鐵劑治療,輸血量根據體重計算,避免過量導致鐵過載。
5、定期復查
補鐵治療2周后需復查網織紅細胞計數,4周后復查血紅蛋白。治療期間每月監(jiān)測血常規(guī),直至血紅蛋白和鐵代謝指標完全正常。治愈后每3-6個月復查一次,預防復發(fā)。
家長應定期為寶寶修剪指甲避免抓傷皮膚出血,選擇軟毛牙刷減少牙齦出血風險。注意觀察寶寶有無面色蒼白、乏力、異食癖等表現,早產兒、雙胞胎等高風險群體建議每3個月篩查血常規(guī)。烹飪時使用鐵鍋可增加膳食鐵含量,但不可替代藥物治療。避免盲目使用紅棗、菠菜等植物性補鐵食物,其吸收率不足動物性食物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