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起水泡要怎么辦
腳上起水泡可通過保持清潔、避免摩擦、冷敷處理、藥物涂抹、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療。腳上起水泡通常由摩擦刺激、真菌感染、過敏反應、燙傷燒傷、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潔
每日用溫和肥皂水清洗患處,水溫控制在35-38攝氏度,清洗后使用無菌紗布輕輕拍干。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直接刺激水泡,可選用生理鹽水局部擦拭。若水泡周圍皮膚發(fā)紅發(fā)熱,可外涂莫匹羅星軟膏預防細菌感染。
2、避免摩擦
選擇透氣棉質(zhì)襪子,避免穿著過緊鞋襪。運動時可使用硅膠護墊隔離水泡部位,減少機械性摩擦。對于足底水泡,建議暫時減少行走時間,必要時使用拐杖分擔壓力。夜間睡眠時可暴露患處保持干燥。
3、冷敷處理
將冰袋包裹干凈毛巾后敷于水泡處,每次15分鐘,間隔2小時重復。冷敷能緩解灼熱疼痛感,減輕局部炎癥反應。禁止直接冰敷或用力按壓水泡,冷敷后需保持皮膚干燥。伴有瘙癢時可配合使用爐甘石洗劑外涂。
4、藥物涂抹
真菌感染引起的水泡可涂抹聯(lián)苯芐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凝膠,病毒感染導致的可使用阿昔洛韋乳膏。小面積燙傷水泡可外敷濕潤燒傷膏,過敏反應引發(fā)的水泡需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用藥前應清潔雙手,薄層均勻涂抹至完全吸收。
5、穿刺引流
對于直徑超過1厘米的張力性水泡,需由醫(yī)護人員用無菌針具從邊緣穿刺引流。穿刺前用聚維酮碘消毒,保留泡皮覆蓋創(chuàng)面,穿刺后涂抹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預防感染。禁止自行撕脫泡皮或擠壓水泡,處理后用無菌敷料包扎。
日常應選擇合腳透氣的鞋子,運動時穿戴專業(yè)運動襪。新鞋初次穿著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可預先在易摩擦部位貼防護貼。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水泡需立即就醫(yī),不可自行處理。保持足部干燥清潔,洗浴后及時擦干趾縫。若水泡持續(xù)增大、化膿或伴隨發(fā)熱,應及時至皮膚科就診,必要時進行皰液培養(yǎng)檢查。避免抓撓患處,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促進皮膚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