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腎炎_百科
紫癜性腎炎是一種由過敏性紫癜引起的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紫癜、關節(jié)腫痛、腹痛及腎臟損害。該病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通常由感染、藥物或食物過敏等因素誘發(fā),需通過尿常規(guī)、腎功能檢查及腎活檢確診。
1、病因機制
紫癜性腎炎的發(fā)病與免疫復合物沉積相關。過敏性紫癜患者體內(nèi)IgA免疫復合物在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沉積,導致補體激活和炎癥反應。常見誘因包括鏈球菌感染、疫苗接種、昆蟲叮咬,以及攝入魚蝦、蛋奶等致敏食物。部分患者存在遺傳易感性,如HLA-DRB1基因多態(tài)性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2、典型癥狀
腎臟損害多出現(xiàn)在皮膚紫癜后1-4周,表現(xiàn)為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伴蛋白尿。約半數(shù)患者出現(xiàn)輕度水腫和高血壓,嚴重者可進展為腎病綜合征。腎外癥狀包括下肢對稱性出血性皮疹、膝關節(jié)與踝關節(jié)腫痛、陣發(fā)性臍周絞痛,少數(shù)患者合并腸套疊或消化道出血。
3、診斷方法
尿常規(guī)檢查可見紅細胞管型和變形紅細胞,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0.5克提示腎損傷。血清IgA水平升高,補體C3多正常。腎活檢病理顯示系膜增生性腎炎伴IgA沉積,國際兒童腎臟病研究會將其分為Ⅰ-Ⅵ級,其中Ⅳ級以上提示彌漫性系膜增生伴新月體形成。
4、治療方案
急性期需臥床休息并避免接觸過敏原。輕癥患者使用蘆丁片、維生素C片改善血管通透性,中重度蛋白尿者可口服潑尼松片。針對新月體病變需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片或嗎替麥考酚酯膠囊。頑固性病例可考慮血漿置換,終末期腎衰竭需進行血液透析或腎移植。
5、預后管理
兒童患者80%可完全緩解,成人預后相對較差。長期隨訪需監(jiān)測尿蛋白和腎功能,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日常建議低鹽優(yōu)質(zhì)蛋白飲食,每日攝入蛋白質(zhì)0.8-1克/公斤體重,優(yōu)先選擇魚肉、雞蛋白等易消化蛋白。適度進行步行、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劇烈運動誘發(fā)復發(fā)。
紫癜性腎炎患者應建立規(guī)律作息,注意保暖防感染。飲食上限制海鮮、堅果等高風險致敏食物,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每3-6個月復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出現(xiàn)泡沫尿或下肢水腫及時就診。家長需幫助兒童患者記錄每日尿量和血壓變化,教育孩子避免抓撓皮膚紫癜部位。
相關推薦
01:55
02:28
02:15
02:01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特色醫(yī)院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腎炎是怎樣造成的腎炎是怎樣造成
- 2 腎炎嚴重嗎腎炎的危害
- 3 腎炎是怎么的?腎炎的形成原因?
- 4 腎炎是怎么引起的呢?
- 5 腎炎什么引起的
- 6 腎炎怎么引起的
- 7 腎炎是怎么引起的
- 8 腎炎是怎么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