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炎如何診斷
一般情況下,不同類型的直腸炎患者表現(xiàn)出的癥狀表現(xiàn)也有不同,但是直腸炎患者都有同一個特征就是感覺直腸部不適,有時便秘、腹瀉交替。具體分析如下:
1.慢性直腸炎的診斷:指診可觸到直腸黏膜彈性減弱,粗糙呈顆粒狀突起或有疤痕。直腸鏡檢查可見黏膜水腫、肥厚,色黃白,被覆黏液,擦去黏液,可見黏膜表面不光滑,個別部位有糜爛。細菌培養(yǎng)和活體組織檢查,可確定病因診斷。慢性直腸炎鏡檢的特點是:黏膜腫脹、肥厚,表面呈粗糙顆粒,有少量黏液,萎縮性直腸炎鏡下可見黏膜干燥、色灰白,黏膜下可見血管網。
2.急性直腸炎的診斷:肛門腫脹發(fā)熱,肛門部皮膚潮濕發(fā)紅,指診觸之直腸有劇烈疼痛,括約肌痙攣肛門口緊張。直腸鏡檢查可見黏膜充血、水腫、出血、糜爛,表面有黃色膿苔或點狀潰瘍,大便培養(yǎng)或活體組織檢查找出致病菌,能確定病因診斷。急性直腸炎鏡檢的特點是直腸黏膜深紅色、腫脹,呈縱形皺折,皺折間有分泌物。
3.潰瘍性直腸炎的診斷:如果病情變輕,可只有間歇性的直腸小量出血,常被誤認為是痔瘡出血。還有些患者表現(xiàn)為便秘,大多是因為有了炎癥的直腸痙攣所致。也有些患者雖患有潰瘍性直腸炎,但其并沒有便血的癥狀,而只是排便次數增多且為不成形的軟便,且多發(fā)生在早上,要排2到3次不成形軟便,而在一天的其余時間則與正常人一樣。
4.放射性直腸炎的診斷:有鐳照射治療史,大便帶膿血、黏液和脫落的壞死組織。直腸鏡下可見腸壁充血、腫脹呈赤褐色,或已浸潤、變硬、壞死、潰瘍、穿孔,后形成狹窄。病理檢查可見細胞急速分裂,纖維組織肥大,血管、淋巴管擴張,管壁變性,應與惡性腫瘤鑒別。
相關推薦
01:09
01:32
02:32
0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