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右足跟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滑囊炎、應力性骨折等原因引起,可通過休息制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局部封閉、手術等方式緩解。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見的足跟痛原因,主要表現(xiàn)為晨起下地第一步疼痛劇烈,活動后減輕。可能與長期站立、肥胖、扁平足等因素有關。急性期建議冰敷,慢性期可熱敷配合足底筋膜拉伸。藥物可選用雙氯芬酸鈉凝膠、塞來昔布膠囊、洛索洛芬鈉片等非甾體抗炎藥。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面骨贅形成,X線檢查可確診。疼痛特點為持續(xù)性鈍痛,久站加重。治療需減少負重活動,穿戴足跟墊,嚴重者可考慮體外沖擊波治療。藥物可選擇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骨肽注射液等改善骨代謝藥物。
3、跟腱炎
跟腱炎多因運動過度導致跟腱止點處炎癥,表現(xiàn)為跟腱附著處壓痛和腫脹。需停止跑步等劇烈運動,采用跟腱牽拉訓練。藥物可用氟比洛芬巴布膏、酮洛芬凝膠等外用制劑,配合超聲波理療。
4、滑囊炎
跟骨后滑囊炎常由鞋子摩擦引起,跟骨后方出現(xiàn)紅腫熱痛。治療需更換寬松軟底鞋,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如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急性期可口服依托考昔片等COX-2抑制劑。
5、應力性骨折
骨質疏松或運動過量可能導致跟骨應力性骨折,表現(xiàn)為漸進性加重的踩踏痛。需石膏固定6-8周,補充鈣劑如碳酸鈣D3片、阿法骨化醇軟膠囊等。嚴重移位需手術內固定。
日常應注意控制體重減輕足部負荷,選擇有足弓支撐的鞋子,避免赤腳行走。運動前充分熱身,運動量循序漸進。可進行足底筋膜滾球按摩、提踵訓練等康復鍛煉。若疼痛持續(xù)2周不緩解或出現(xiàn)夜間痛,建議及時至骨科就診完善X線或MRI檢查。老年人需定期檢測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相關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