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的手術治療方法
骨癌的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有腫瘤廣泛切除術、保肢手術、截肢術、骨移植術、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等。手術方式需根據腫瘤類型、分期、部位及患者身體狀況綜合選擇。
1、腫瘤廣泛切除術
適用于低度惡性或局限性骨腫瘤,通過擴大切除范圍確保腫瘤邊緣無殘留。術中需切除腫瘤及周圍部分正常組織,可能聯(lián)合術中放療降低復發(fā)概率。術后需配合病理檢查確認切除完整性,若切緣陽性需二次手術或輔助治療。
2、保肢手術
針對肢體部位惡性腫瘤但未侵犯重要血管神經者,在徹底切除腫瘤后保留肢體功能。常需結合骨缺損修復技術,如使用同種異體骨或金屬假體重建骨骼結構。術前新輔助化療可縮小腫瘤體積,提高保肢成功率,術后需長期康復訓練恢復關節(jié)活動。
3、截肢術
當腫瘤侵犯范圍廣或保肢術后功能預期較差時采用,分為傳統(tǒng)截肢和旋轉成形術。旋轉成形術將遠端肢體旋轉固定,利用踝關節(jié)替代膝關節(jié)功能,適用于兒童股骨遠端骨肉瘤。術后需關注幻肢痛管理及假肢適配訓練,心理干預尤為重要。
4、骨移植術
分為自體骨移植和異體骨移植,用于修復腫瘤切除后的骨缺損。自體骨多取自髂骨或腓骨,生物相容性好但供區(qū)可能并發(fā)癥。異體骨需經輻照滅菌處理,存在排斥反應風險。近年血管化骨移植技術可促進移植骨愈合,適用于大段骨缺損重建。
5、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
主要用于鄰近關節(jié)的骨腫瘤切除后功能重建,包括定制型假體和可延長假體。可延長假體適用于骨骼未發(fā)育成熟患者,通過微創(chuàng)調整匹配健側肢體生長。術后需預防假體松動和感染,避免劇烈運動延緩假體磨損,定期影像學復查必不可少。
骨癌術后需加強營養(yǎng)支持,保證優(yōu)質蛋白和鈣質攝入促進骨骼修復??祻推趹趯I(yè)指導下進行漸進式功能鍛煉,避免過度負重導致植入物失效。定期復查腫瘤標志物和影像學檢查,警惕局部復發(fā)或遠處轉移。出現異常疼痛或腫脹應及時就醫(yī),術后化療或放療需嚴格遵醫(yī)囑完成全程治療。
相關推薦
02:26
01:43
01:38
01:30
01:49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特色醫(yī)院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骨癌是怎樣造成的
- 2 什么是骨癌
- 3 骨癌形成是怎么得的
- 4 骨癌是怎么形成的
- 5 骨癌是怎么引起有哪些
- 6 為什么能得骨癌
- 7 骨癌是怎樣引起的?
- 8 骨癌有哪些癥狀骨癌的癥狀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