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起疙瘩了怎么辦
過敏起疙瘩可通過遠離過敏原、冷敷止癢、外用藥物、口服藥物、就醫(yī)治療等方式緩解。過敏起疙瘩通常由食物過敏、接觸性過敏、藥物過敏、昆蟲叮咬、自身免疫反應等原因引起。
1、遠離過敏原
立即停止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zhì),如花粉、塵螨、動物毛發(fā)等。保持環(huán)境清潔,定期清洗床上用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洗滌劑。若為食物過敏,需排查近期進食記錄,避免再次攝入致敏食物。
2、冷敷止癢
用干凈毛巾包裹冰塊或使用冷藏后的生理鹽水浸濕紗布,輕輕敷在患處5-10分鐘。冷敷可收縮毛細血管,減輕局部紅腫和瘙癢感。避免抓撓皮膚,防止繼發(fā)感染。
3、外用藥物
遵醫(yī)囑使用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外用制劑。爐甘石洗劑適用于急性瘙癢,激素類藥膏可緩解炎癥反應。涂抹前清潔患處,薄層均勻覆蓋,每日1-2次。
4、口服藥物
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劑、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等抗組胺藥物。這些藥物能阻斷組胺受體,緩解蕁麻疹樣皮疹和瘙癢癥狀。兒童需選擇適合年齡的劑型,如糖漿或滴劑。
5、就醫(yī)治療
若出現(xiàn)呼吸困難、喉頭水腫、血壓下降等全身癥狀,需立即急診處理。醫(yī)生可能采用腎上腺素注射、靜脈輸注糖皮質(zhì)激素等急救措施。慢性蕁麻疹患者需完善過敏原檢測和免疫功能評估。
日常需穿著寬松棉質(zhì)衣物,避免汗液刺激皮膚。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減少沐浴露使用頻率。飲食宜清淡,暫忌海鮮、堅果等高風險致敏食物。保持規(guī)律作息,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家中可備抗過敏藥物,但須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過敏體質(zhì)者建議定期進行過敏原篩查,建立個人健康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