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缺牙需要怎么處理
先天性缺牙可通過佩戴義齒、種植牙、正畸治療、牙槽骨移植、咬合功能訓練等方式處理。先天性缺牙通常由遺傳因素、胚胎發(fā)育異常、內分泌紊亂、外傷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佩戴義齒
活動義齒適用于多顆牙缺失或牙槽骨發(fā)育不足的青少年患者,可恢復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觀。定制前需取模評估鄰牙健康狀況,避免基牙受力過大。樹脂基托義齒重量輕但易老化,鈷鉻合金支架更耐用。建議每3年更換一次,防止因頜骨生長導致貼合不良。
2、種植牙
骨量充足的成年患者可選擇種植修復,需先通過CBCT評估骨密度。即刻種植適用于外傷導致的單顆缺牙,延期種植更適合發(fā)育期患者。純鈦種植體生物相容性好,但需排除糖尿病等全身禁忌證。術后3個月骨結合期內需避免咬硬物。
3、正畸治療
伴發(fā)牙列間隙或錯頜畸形時需正畸干預。隱形矯治器適合輕中度病例,傳統(tǒng)托槽對復雜咬合調整更精準。擴弓治療可改善上頜發(fā)育不足,片段弓技術能集中關閉散在間隙。治療周期通常需要18-24個月,需配合佩戴保持器。
4、牙槽骨移植
骨量不足者需先行骨增量手術,自體骨移植多取自下頜升支或髂骨。Bio-Oss骨粉聯合膠原膜可促進成骨,引導骨再生術需6個月愈合期。垂直骨增量難度較大,可能需鈦網固定。吸煙患者術后骨吸收風險顯著增加。
5、咬合功能訓練
兒童期缺牙易導致偏側咀嚼,需進行雙側交替咀嚼訓練。硅膠咬膠棒可增強咀嚼肌力量,發(fā)音矯正訓練改善齒音發(fā)音障礙。功能性矯治器如FrankelⅢ型可刺激頜骨發(fā)育,需每日佩戴14小時以上。定期評估咬合關系變化。
先天性缺牙患者應每6個月進行口腔檢查,兒童期重點關注頜骨發(fā)育情況。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線清潔,避免過硬食物損傷修復體。妊娠期女性需加強鈣質補充,降低胎兒發(fā)育異常風險。出現修復體松動或牙齦腫痛時需及時復診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