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癥狀要做膀胱鏡檢查
出現血尿、排尿困難、尿頻尿急、下腹部疼痛或泌尿系統腫瘤疑似癥狀時,通常需要做膀胱鏡檢查。膀胱鏡檢查是診斷膀胱、尿道及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有明確血尿來源、評估尿路梗阻、排查腫瘤、診斷慢性膀胱炎、確認結石或異物等情況。
1、血尿
血尿是膀胱鏡檢查的常見指征,尤其是無痛性肉眼血尿。血尿可能與膀胱腫瘤、結石或炎癥有關。膀胱腫瘤表現為黏膜異常增生,可能伴隨尿頻或排尿疼痛。膀胱結石可導致黏膜損傷,引發(fā)間歇性血尿。慢性膀胱炎可能引起黏膜充血和點狀出血。診斷需結合尿常規(guī)和影像學檢查,治療包括經尿道腫瘤電切術、碎石術或抗感染治療。
2、排尿困難
排尿困難可能與前列腺增生、尿道狹窄或神經源性膀胱有關。前列腺增生會導致膀胱頸抬高和尿流變細,可能伴隨殘余尿增多。尿道狹窄可引起尿線分叉或排尿中斷,需通過膀胱鏡評估狹窄部位和程度。神經源性膀胱表現為排尿無力或尿潴留,可能需尿動力學檢查輔助診斷。治療包括α受體阻滯劑如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尿道擴張或導尿處理。
3、尿頻尿急
尿頻尿急常見于間質性膀胱炎、膀胱過度活動癥或泌尿系感染。間質性膀胱炎表現為膀胱容量減少和黏膜潰瘍,可能伴隨下腹墜脹。膀胱過度活動癥與逼尿肌不穩(wěn)定收縮有關,需排除神經系統病變。泌尿系感染可能引起尿白細胞升高和菌尿。診斷需結合尿培養(yǎng)和膀胱水擴張試驗,治療包括口服索利那新片、膀胱灌注或行為訓練。
4、下腹部疼痛
下腹部疼痛可能與膀胱結石、腺性膀胱炎或盆腔疾病有關。膀胱結石移動時可引發(fā)銳痛并放射至會陰部,可能伴隨排尿中斷。腺性膀胱炎表現為黏膜濾泡樣改變,可能發(fā)展為癌前病變。盆腔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累及膀胱壁。診斷需結合超聲和膀胱黏膜活檢,治療包括碎石術、膀胱灌注化療或激素治療。
5、腫瘤疑似癥狀
腫瘤疑似癥狀包括持續(xù)血尿、排尿刺激征或影像學異常。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表現為乳頭狀或菜花樣新生物,可能伴隨壞死組織脫落。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可導致膀胱壁僵硬和容量縮小。原位癌可能僅表現為黏膜充血或糜爛。診斷需結合尿脫落細胞學和病理活檢,治療包括卡介苗膀胱灌注、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或放化療。
進行膀胱鏡檢查前需完善尿常規(guī)和凝血功能檢查,檢查后應多飲水促進排尿,觀察是否出現血尿加重或發(fā)熱。術后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可適量食用冬瓜、薏米等利尿食物。若出現持續(xù)膀胱痙攣或尿潴留,應及時就醫(yī)處理。長期血尿患者需定期復查膀胱鏡,監(jiān)測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