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息肉要做手術嗎
宮頸息肉是否需要手術需根據(jù)息肉大小、癥狀及病理性質決定,多數(shù)無癥狀的小息肉無須手術,但存在異常出血、反復感染或癌變風險時建議手術切除。

宮頸息肉是宮頸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物,常見于育齡女性。直徑小于10毫米且無異常陰道出血、分泌物增多等癥狀的息肉,通常可定期觀察。這類息肉可能與慢性炎癥刺激或激素水平波動有關,通過抗炎治療、調整生活習慣可能自行消退。婦科檢查時若發(fā)現(xiàn)息肉表面光滑、質地柔軟,細胞學篩查結果正常,醫(yī)生多建議3-6個月復查超聲即可。
當息肉直徑超過10毫米,伴隨同房后出血、月經間期不規(guī)則出血或膿性白帶時,需考慮宮頸息肉切除術。絕經后新發(fā)息肉、病理檢查提示不典型增生,或反復摘除后復發(fā)的情況,存在潛在惡變概率,應優(yōu)先選擇宮腔鏡下電切術。手術需避開月經期,術后2周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切除組織均需送病理檢查排除惡性病變。
術后需保持會陰清潔,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飲食上增加優(yōu)質蛋白和維生素C攝入,如瘦肉、西藍花等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術后1個月復查宮頸恢復情況,此后每年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日常生活中避免長期使用護墊,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可降低復發(fā)風險。
相關推薦
01:00
01:10
01:05
01:07
03:13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宮頸息肉宮頸息肉怎么治療
- 2 宮頸息肉注意什么
- 3 宮頸息肉是怎么得的
- 4 什么是宮頸息肉
- 5 怎么避免宮頸息肉
- 6 怎么知道宮頸息肉
- 7 宮頸息肉怎么引起的
- 8 宮頸息肉的出現(xiàn)如何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