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動脈瘤
動脈瘤是動脈血管壁局部異常擴張形成的瘤樣病變,可能發(fā)生在腦部、主動脈、內臟動脈等部位,主要分為真性動脈瘤、假性動脈瘤和夾層動脈瘤三種類型。

動脈瘤的形成通常與血管壁結構異常有關。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慢性疾病會導致血管壁彈性纖維損傷,長期血流沖擊使薄弱部位逐漸膨出。遺傳性結締組織病如馬凡綜合征可能引起血管中層發(fā)育缺陷,增加動脈瘤風險。感染性心內膜炎或外傷可能導致細菌或機械力直接破壞血管壁,形成局限性擴張。部分病例與吸煙、高齡等危險因素相關。
真性動脈瘤表現(xiàn)為血管全層擴張,常見于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由血管壁破裂后周圍組織包裹形成,多見于創(chuàng)傷后;夾層動脈瘤則是血管內膜撕裂導致血液進入血管中層。未破裂時可能無明顯癥狀,偶在體檢中發(fā)現(xiàn)。腦動脈瘤壓迫神經可引起眼瞼下垂、復視;胸主動脈瘤可能導致聲嘶、吞咽困難;破裂后出現(xiàn)劇烈胸痛、休克或意識障礙,危及生命。
診斷主要依靠血管超聲、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治療需根據(jù)位置、大小和破裂風險決定,小型無癥狀動脈瘤可定期隨訪,控制血壓和戒煙。直徑超過5厘米或快速增長者需手術干預,包括傳統(tǒng)開腹/開胸人工血管置換術、微創(chuàng)腔內支架隔絕術等。腦動脈瘤可選擇血管內彈簧圈栓塞或顯微外科夾閉術。術后需長期監(jiān)測,預防血栓形成和吻合口漏等并發(fā)癥。
日常應保持低鹽低脂飲食,避免劇烈運動和腹壓增高動作。高血壓患者需規(guī)律服藥,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建議戒煙限酒,每年進行一次血管超聲篩查。若突發(fā)撕裂樣疼痛伴血壓波動,須立即就醫(yī)排除動脈瘤破裂。術后患者應遵醫(yī)囑服用抗凝藥物,定期復查支架通暢度,警惕發(fā)熱、腹痛等感染征象。
相關推薦
02:16
05:45
03:43
0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