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如何診斷
慢性淺表性胃炎可通過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測、病理活檢、血清學檢查、癥狀評估等方式診斷。該病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膽汁反流、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引起。

1、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金標準,可直接觀察胃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等病變。檢查前需空腹6-8小時,過程中可能發(fā)現(xiàn)黏膜紅斑、黏液增多等特征。若發(fā)現(xiàn)可疑病灶,醫(yī)生會同步進行組織取樣。胃鏡檢查能有效區(qū)分淺表性胃炎與其他類型胃炎,同時排除胃潰瘍等疾病。
2、幽門螺桿菌檢測
通過碳13/14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或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試驗判斷感染情況。幽門螺桿菌是主要致病因素,其產生的尿素酶會分解尿素產生氨氣。檢測陽性者需結合抗生素治療,常用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膠囊、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等藥物進行根除治療。
3、病理活檢
胃鏡檢查時取2-3塊胃竇部黏膜組織送檢,顯微鏡下可見炎性細胞浸潤但無腺體萎縮。病理報告會描述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程度,幫助判斷炎癥活動度?;顧z還能鑒別腸上皮化生等癌前病變,對長期反復發(fā)作的患者尤為重要。
4、血清學檢查
檢測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和胃泌素-17水平,間接反映胃黏膜功能狀態(tài)。數(shù)值異常可能提示胃底腺萎縮等深層病變,需與淺表性胃炎進行鑒別。此項檢查適用于無法耐受胃鏡的人群,但特異性低于胃鏡檢查。
5、癥狀評估
結合上腹隱痛、餐后飽脹、噯氣等典型癥狀進行初步判斷。醫(yī)生會詳細詢問疼痛規(guī)律、誘發(fā)因素及用藥史,使用癥狀評分量表輔助診斷。需注意部分患者可能無癥狀,癥狀嚴重程度與胃黏膜損傷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確診后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規(guī)律進食并控制每餐食量。戒煙限酒,減少濃茶咖啡攝入,非甾體抗炎藥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建議定期復查胃鏡監(jiān)測病情變化,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需完成全程治療。日??蛇m量食用山藥、南瓜等易消化食物,保持情緒穩(wěn)定有助于癥狀緩解。
相關推薦
02:40
02:13
01:34
01:42
01:40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慢性淺表性胃炎嚴重嗎
- 2 慢性淺表性胃炎嚴重嗎?
- 3 慢性淺表性胃炎什么引起的
- 4 什么是慢性淺表性胃炎
- 5 慢性淺表性胃炎
- 6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怎么得的
- 7 慢性淺表性胃炎有哪些特點
- 8 得慢性淺表性胃炎嚴重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