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通過生活護理、藥物治療、鼓膜穿刺、鼓膜置管術等方式治療。中耳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礙、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可用熱毛巾敷耳部緩解疼痛,避免用力擤鼻,哺乳期嬰幼兒需保持頭高位喂養(yǎng)。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中耳炎積液多可自行吸收。
細菌感染可能與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有關,表現(xiàn)為耳痛發(fā)熱,可遵醫(yī)囑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克洛干混懸劑、氧氟沙星滴耳液。病毒感染可用布洛芬緩解癥狀。
鼓室積液超過3個月或影響聽力時,需在局麻下穿刺抽液。該操作可能與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等病因有關,術后需預防感染。
復發(fā)性中耳炎伴膠耳可行鼓膜切開置管,置管留存6-12個月。該手術通常與先天性咽鼓管畸形、鼻咽部腫瘤等病理性因素相關。
治療期間避免耳道進水,急性期飲食宜清淡,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兒童患者需定期復查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