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作為頸椎病的輔助治療方式,主要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但無法根治疾病。頸椎病的治療需結合生活干預、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等方式。
艾灸通過溫熱刺激穴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頸部肌肉痙攣和炎癥反應,從而緩解疼痛癥狀。常用穴位包括大椎穴、肩井穴等。
艾灸的熱效應能擴張血管,增加頸部血流量,幫助緩解因長期勞損導致的供血不足問題。建議配合適度頸部活動增強效果。
艾灸對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需與牽引、藥物等聯(lián)合使用。單用艾灸難以改變椎間盤退變等病理基礎。
皮膚破損、感染或糖尿病患者慎用艾灸,避免燙傷。急性期頸椎病伴隨嚴重神經(jīng)壓迫時,應及時就醫(yī)而非依賴艾灸。
建議在專業(yè)中醫(yī)師指導下進行艾灸治療,同時保持正確坐姿、避免長時間低頭,必要時配合頸椎牽引或藥物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