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可能與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膽道閉鎖等原因有關,可通過藍光照射、藥物治療、換血療法、手術等方式干預。
出生后2-3天出現,7-10天消退,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不完善有關,通常無須治療,建議增加喂養(yǎng)頻率促進排泄。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較高導致,停喂母乳3天后黃疸減輕,可遵醫(yī)囑使用茵梔黃口服液、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等藥物輔助治療。
母嬰血型不合引發(fā)溶血反應,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進展迅速,可能伴隨貧血,需緊急進行藍光治療或輸注白蛋白,嚴重時采用換血療法。
膽汁排泄受阻導致陶土色大便和肝脾腫大,需在出生60天內完成葛西手術,延誤可能需肝移植,術后需補充維生素AD滴劑、熊去氧膽酸膠囊等藥物。
母親O型血新生兒需密切監(jiān)測膽紅素水平,避免包裹過厚影響觀察,母乳喂養(yǎng)者無須輕易停乳,出現嗜睡或拒奶等異常表現應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