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齲齒可通過調整喂養(yǎng)習慣、口腔清潔護理、藥物治療、窩溝封閉等方式干預。奶瓶齲齒通常由含糖飲品滯留、口腔衛(wèi)生不良、牙釉質發(fā)育不全、變形鏈球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避免讓嬰幼兒含奶瓶入睡,減少果汁或含糖飲品攝入,改用清水喂養(yǎng)。家長需在喂養(yǎng)后及時用紗布清潔嬰兒牙齦及乳牙表面。
萌出第一顆乳牙后即需使用兒童牙刷清潔,每日至少兩次。家長需選用含氟兒童牙膏,幫助孩子養(yǎng)成進食后漱口的習慣。
可能與牙釉質礦化不良、致齲菌群失衡有關,表現為牙齒白堊色斑塊或齲洞??勺襻t(yī)囑使用氟化鈉凝膠、氟化亞錫溶液等局部氟化物,或氨硝酸銀進行齲齒再礦化治療。
可能與深窩溝解剖結構、致齲菌定植有關,表現為磨牙咬合面黑褐色齲壞。對于已形成淺齲的乳磨牙,可采用樹脂型窩溝封閉劑或玻璃離子材料進行早期干預。
建議家長定期帶孩子進行口腔檢查,限制高糖零食攝入,乳牙列完全萌出后可考慮全口涂氟預防。出現牙齒變色或進食疼痛時應及時就診兒科口腔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