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膿無臭味多數情況與中耳炎、外耳道炎等常見疾病有關,嚴重程度需結合伴隨癥狀判斷,可能由感染未擴散、鼓膜穿孔、濕疹合并感染、膽脂瘤型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外耳道或中耳局部細菌感染未累及深層組織時,膿液可能無臭味。表現為耳痛、聽力下降,可遵醫(yī)囑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鹽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
急性中耳炎導致鼓膜穿孔后,膿液經穿孔處流出可能減輕異味。常伴耳鳴、耳悶脹感,需通過耳內鏡檢查確診,必要時采用鼓膜修補術。
外耳道濕疹繼發(fā)感染時可能出現清亮或淡黃色滲液,無明顯臭味。需聯合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莫匹羅星軟膏及口服氯雷他定抗過敏治療。
早期膽脂瘤分泌物可能無臭味,但伴隨進行性聽力下降。CT檢查可發(fā)現骨質破壞,需手術清除病灶并行鼓室成形術。
避免自行掏耳或進水,出現發(fā)熱、眩暈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慢性流膿患者建議每半年復查耳內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