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否需要手術取決于息肉的大小、類型和病理特征,多數情況下較小的增生性息肉無須手術,較大的腺瘤性息肉通常建議切除。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突出的贅生物,根據病理類型可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占多數,直徑通常小于1厘米,癌變概率極低,這類息肉若無癥狀且經胃鏡活檢確認良性,一般無須手術切除,定期胃鏡隨訪觀察即可。腺瘤性息肉雖然占比少,但存在一定癌變風險,尤其直徑超過1厘米、表面有潰瘍或病理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時,需通過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或黏膜下剝離術完整切除。部分特殊類型如胃底腺息肉,與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相關,停藥后可能自行消退。
極少數情況下,胃息肉可能引發(fā)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等并發(fā)癥,或在內鏡檢查中發(fā)現快速增大、形態(tài)不規(guī)則等可疑惡性特征,此時無論大小均需積極干預。對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遺傳性疾病患者,胃內多發(fā)性息肉可能需聯合外科手術處理。
發(fā)現胃息肉后應完善病理檢查明確性質,避免自行判斷。日常需減少腌制食品攝入,控制幽門螺桿菌感染,術后患者遵醫(yī)囑定期復查胃鏡。出現黑便、嘔吐咖啡樣物等出血癥狀時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