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過敏可通過避免接觸過敏原、冷敷緩解、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等方式治療。皮膚過敏通常由接觸性刺激、食物過敏、紫外線暴露、自身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
遠(yuǎn)離已知過敏原是治療基礎(chǔ),如花粉、寵物皮屑或特定化妝品。日常需記錄過敏觸發(fā)物,接觸后立即用清水沖洗皮膚。
用冷藏毛巾敷于紅腫處可收縮血管減輕炎癥,每次不超過15分鐘。適合蚊蟲叮咬或輕微接觸性皮炎引起的局部過敏反應(yīng)。
急性期可使用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軟膏緩解瘙癢。伴有滲出時可配合硼酸溶液濕敷,但面部慎用激素類藥膏。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組胺藥可阻斷過敏反應(yīng),適用于全身性蕁麻疹或過敏性鼻炎合并皮膚癥狀的情況。
過敏期間穿著純棉衣物,避免搔抓導(dǎo)致繼發(fā)感染。反復(fù)發(fā)作或伴隨呼吸困難需及時排查過敏原并接受脫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