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夜間盜汗可能由生理性多汗、維生素D缺乏、感染性疾病、內分泌異常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睡眠環(huán)境、補充營養(yǎng)、抗感染治療、激素替代等方式干預。
兒童新陳代謝旺盛,睡前活動過多或穿著過厚會導致盜汗。建議家長保持室溫18-22攝氏度,選擇純棉透氣睡衣,避免睡前劇烈運動。
佝僂病早期常見夜間多汗伴枕禿。家長需每日補充維生素D3 400-800IU,多曬太陽,增加蛋黃、深海魚等富含維生素D食物的攝入。
結核病、EB病毒感染等可引起持續(xù)性盜汗,多伴隨低熱、消瘦。需進行結核菌素試驗等檢查,確診后使用異煙肼、利福平等抗結核藥物。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糖尿病患兒可能出現(xiàn)盜汗,常伴食欲亢進、多尿。需檢測甲狀腺功能和血糖,使用甲巰咪唑或胰島素等藥物治療。
持續(xù)盜汗超過兩周或伴隨發(fā)熱、體重下降需及時就醫(yī),日常注意記錄出汗頻率和伴隨癥狀,避免過度依賴退熱藥物掩蓋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