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動性肝炎可通過肝功能檢查、病毒學檢測、影像學檢查和肝組織活檢等方式診斷。該病通常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異常、藥物損傷或酒精濫用等原因引起。
通過血液檢測轉(zhuǎn)氨酶、膽紅素等指標評估肝臟損傷程度,ALT和AST顯著升高提示肝細胞炎癥活動。
進行乙肝五項、丙肝抗體等血清學檢查,明確是否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腹部超聲或CT可觀察肝臟形態(tài)變化,輔助判斷是否存在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等并發(fā)癥。
通過穿刺獲取組織樣本進行病理檢查,是評估炎癥活動度和纖維化程度的金標準。
確診后需定期復查監(jiān)測病情,避免飲酒和肝毒性藥物,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均衡飲食有助于控制疾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