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診斷通常結合影像學檢查、血液檢測、病理活檢和臨床表現綜合判斷,主要方法有超聲檢查、甲胎蛋白檢測、CT或MRI掃描、肝組織活檢。
腹部超聲是肝癌初篩的首選方法,可發(fā)現肝內占位性病變,對直徑超過1厘米的腫瘤檢出率較高,操作簡便且無輻射。
血液中甲胎蛋白水平升高是肝癌的重要標志物,但需注意約30%肝癌患者指標可能正常,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增強CT或動態(tài)對比增強MRI能清晰顯示腫瘤大小、位置及血管浸潤情況,對肝癌診斷準確率超過90%,是術前評估的關鍵手段。
在影像學引導下穿刺獲取肝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是確診肝癌的金標準,但存在出血風險,通常在前三項檢查無法明確時采用。
建議高危人群每6個月進行一次超聲聯合甲胎蛋白篩查,發(fā)現異常需及時至肝膽外科或消化內科就診,避免飲酒并保持規(guī)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