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痔瘡常用穴位有承山、長強、二白、會陽等,選穴需根據(jù)痔瘡類型和癥狀個體化調整。
1. 承山穴
位于小腿后側腓腸肌肌腹下方凹陷處,主治肛門疼痛和便血,可緩解痔核脫出癥狀。
2. 長強穴
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中點,直接作用于直腸末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腫脹。
3. 二白穴
前臂掌側腕橫紋上4寸,橈側腕屈肌腱兩側,傳統(tǒng)經驗穴,對出血型痔瘡效果顯著。
4. 會陽穴
骶部正中線旁開1.5寸,平第四骶后孔處,適用于伴有肛門墜脹感的混合痔患者。
針灸治療需由專業(yè)中醫(yī)師操作,急性發(fā)作期可配合槐角丸等中成藥,日常避免久坐久站,保持排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