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種以視神經損傷和視野缺損為特征的進行性眼病,早期發(fā)現對保護視力至關重要。青光眼可通過眼壓測量、視野檢查、視神經評估、前房角鏡檢查等方式診斷。青光眼通常由眼壓升高、視神經供血不足、遺傳因素、年齡增長等原因引起。
眼壓超過21mmHg需警惕青光眼風險,正常眼壓型青光眼患者眼壓正常但視神經仍受損。醫(yī)生可能建議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噻嗎洛爾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等藥物控制眼壓。
青光眼早期表現為周邊視野缺損,晚期可影響中心視力。視野檢查發(fā)現特征性缺損時,可能需聯(lián)合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劑或進行激光小梁成形術。
視盤杯盤比增大超過0.6是青光眼重要體征,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定量評估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視神經損傷不可逆,需終身隨訪監(jiān)測。
前房角鏡檢查可區(qū)分開角型與閉角型青光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fā)作時需立即使用毛果蕓香堿縮瞳,必要時行虹膜周邊切除術。
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進行眼科體檢,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糖尿病患者應增加檢查頻率,出現視物模糊、虹視等癥狀時須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