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可通過定期復查、藥物治療、膽囊切除術、保膽取息肉術等方式治療。膽囊息肉通常由膽固醇代謝異常、慢性膽囊炎、膽囊腺肌癥、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直徑小于10毫米且無癥狀的膽囊息肉建議每6-12個月復查超聲,觀察息肉大小變化,日常需低脂飲食并控制體重。
膽固醇性息肉可遵醫(yī)囑使用熊去氧膽酸膠囊、膽寧片、消炎利膽片等藥物,可能與膽汁淤積有關,常伴隨右上腹隱痛。
單發(fā)息肉超過10毫米或快速增大時需腹腔鏡膽囊切除,可能與膽囊腺瘤樣病變有關,術前需評估肝功能。
特定情況下可采用內(nèi)鏡或腹腔鏡保留膽囊,適用于基底窄的良性息肉,術后需預防膽汁酸代謝紊亂。
建議減少動物內(nèi)臟攝入,避免過度節(jié)食,40歲以上人群應每年進行肝膽超聲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