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檢查化驗單主要通過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和非特異性抗體來診斷,常見項目包括TPPA、RPR、TRUST等。梅毒血清學檢測結果需結合臨床表現綜合判斷,主要有陽性、陰性、假陽性、假陰性四種情況。
TPPA是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用于檢測梅毒特異性抗體。陽性結果提示現癥感染或既往感染,陰性結果可基本排除梅毒。該檢測特異性高但無法區(qū)分活動性感染與既往感染,需結合非特異性抗體檢測判斷病情活動性。若出現弱陽性結果可能需復查或結合其他檢測。
RPR為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屬于非特異性抗體檢測。陽性結果提示可能存在活動性感染,抗體滴度變化可反映治療效果。陰性結果不能完全排除早期或晚期梅毒。該檢測可能出現假陽性,需結合TPPA等特異性檢測綜合判斷。滴度下降說明治療有效,持續(xù)陽性需考慮治療失敗或再感染。
TRUST與RPR類似,同屬非特異性抗體檢測。陽性結果需結合TPPA確認,滴度變化可用于療效監(jiān)測。該檢測假陽性率較高,常見于妊娠、自身免疫病等情況。滴度1:8以上通常提示活動性感染,治療后滴度應下降4倍以上。若滴度持續(xù)不降需考慮神經梅毒可能。
假陽性常見于老年人、妊娠、疫苗接種后、自身免疫病等。低風險人群單一RPR/TRUST陽性而TPPA陰性多為假陽性。需結合臨床評估,必要時復查。某些傳染病如HIV、瘧疾等也可能導致假陽性。假陽性結果通常滴度較低且無臨床癥狀。
假陰性多見于早期梅毒窗口期、晚期梅毒或免疫抑制患者。高危暴露后4周內檢測可能為陰性,需定期復查。HIV感染者可能出現血清學檢測陰性但實際感染的情況。神經梅毒患者腦脊液檢測可能出現血清學陰性。對高度懷疑病例需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測方法。
梅毒檢測結果解讀應結合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史,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定期復查。治療期間需遵醫(yī)囑完成全程治療并定期隨訪,避免性接觸直至醫(yī)生確認無傳染性。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增強免疫力有助于疾病恢復。若出現皮膚黏膜損害、神經系統(tǒng)癥狀等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