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細菌感染的癥狀主要有鼻塞、流膿涕、咽痛、咳嗽伴黃痰、發(fā)熱等。該感染通常由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A組溶血性鏈球菌等病原體引起,可能引發(fā)急性鼻竇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等疾病。
鼻塞多由鼻腔黏膜充血腫脹導致,細菌感染時常見膿性分泌物阻塞鼻腔。伴隨癥狀可能包括嗅覺減退、頭痛,嚴重時可影響睡眠質量。治療可遵醫(yī)囑使用鹽酸羥甲唑啉噴霧劑緩解充血,或生理性海水鼻腔噴霧沖洗分泌物。若合并急性鼻竇炎,可能需要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抗生素。
黃綠色膿涕是細菌感染的典型表現(xiàn),提示中性粒細胞聚集對抗病原體。可能伴有鼻后滴漏感、面部壓迫痛。治療需針對原發(fā)病因,如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可使用頭孢呋辛酯片,配合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促進黏液排出。家長需注意兒童擤鼻涕方法,避免用力過猛引發(fā)中耳炎。
咽部黏膜受細菌侵襲時出現(xiàn)紅腫疼痛,吞咽時加重,A組鏈球菌感染可見扁桃體膿栓。可伴隨頜下淋巴結腫大、全身乏力。治療可選用青霉素V鉀片,過敏者可改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咽部含服西地碘含片有助于局部消炎,發(fā)熱超過38.5℃需配合布洛芬混懸液退熱。
下氣道受累時出現(xiàn)咳痰,黃痰提示細菌增殖及大量中性粒細胞滲出。可能伴有胸骨后不適、呼吸急促。細菌性支氣管炎可選用左氧氟沙星片,配合氨溴索口服液稀釋痰液。家長需觀察兒童痰液性狀變化,持續(xù)黃痰超過3天應復查血常規(guī)。
體溫升高是免疫系統(tǒng)激活的表現(xiàn),細菌感染常見弛張熱或持續(xù)高熱。可能伴隨寒戰(zhàn)、肌肉酸痛。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敏感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緩釋片治療支原體感染。物理降溫可選用溫水擦浴,體溫超過39℃需及時就醫(yī)排查肺炎等并發(fā)癥。
患者應保持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及優(yōu)質蛋白如雞蛋羹。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避免接觸煙霧粉塵等刺激物。若癥狀持續(xù)超過5天無緩解,或出現(xiàn)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表現(xiàn),須立即就醫(yī)進行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等檢測。兒童患者家長需特別注意觀察進食量及精神狀態(tài)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