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的中藥治療以及外用治療法
慢性蕁麻疹可采用中藥內服與外用療法聯合干預,常用中藥包括防風通圣丸、消風止癢顆粒等,外治法如中藥熏洗、青鵬軟膏涂抹等。
1、中藥內服
防風通圣丸由防風、荊芥等組成,適用于風熱型蕁麻疹,表現為紅色風團伴灼熱感。消風止癢顆粒含地黃、當歸,對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有效,常見夜間瘙癢加重。玉屏風顆粒通過黃芪固表改善衛(wèi)氣不固型反復發(fā)作。烏蛇止癢丸針對風濕蘊膚證,可緩解潮濕環(huán)境誘發(fā)的風團。當歸飲子側重養(yǎng)血祛風,適合病程較長伴皮膚干燥者。需注意中藥需辨證使用,避免自行配伍。
2、中藥熏洗
選用苦參、地膚子、白鮮皮各30克煎湯熏洗,可收斂止癢,適用于急性發(fā)作期風團滲液。艾葉、花椒水煎外敷能溫經散寒,對遇冷加重的寒冷性蕁麻疹有效。熏洗時水溫保持40℃以下,每日1次,皮膚破損者禁用。
3、外用軟膏
青鵬軟膏含棘豆、亞大黃,涂抹患處可緩解瘙癢腫脹。丹皮酚軟膏適用于血熱型蕁麻疹,局部有清涼感。復方樟腦乳膏通過樟腦薄荷腦抑制神經性瘙癢,但皮膚糜爛時慎用。外用藥物需避開眼周黏膜,每日2-3次薄涂。
4、穴位貼敷
將白芥子、細辛研末調糊敷貼曲池、血海穴,每周2次,通過經絡調節(jié)改善免疫紊亂。三伏貼采用延胡索、甘遂等藥物,利用節(jié)氣增強貼敷效果,適合陽虛體質患者。
5、飲食調理
配合薏苡仁赤小豆粥健脾祛濕,減少濕熱型發(fā)作。蟬蛻菊花茶疏風清熱,對風熱證有益。忌食海鮮、羊肉等發(fā)物,避免飲酒及辛辣刺激食物。慢性蕁麻疹患者應保持作息規(guī)律,情緒平穩(wěn)有助于減少復發(fā)。
慢性蕁麻疹患者日常需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搔抓刺激皮膚;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減少沐浴露使用;室內保持通風干燥,定期清洗床品;記錄發(fā)作誘因如食物、壓力等;中藥治療需堅持2-3個月療程,期間定期復診調整方劑;急性發(fā)作時可冷敷緩解瘙癢,外出注意防曬防風。若出現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等嚴重過敏反應須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