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說心肌缺血改怎么辦
心肌缺血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手術治療、心臟康復訓練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痙攣、貧血、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調整生活方式
心肌缺血患者需戒煙限酒,避免高脂高鹽飲食,控制體重在合理范圍。日常可選擇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鍛煉3-5次,每次持續(xù)20-30分鐘。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這些措施有助于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心肌供血。
2、藥物治療
心肌缺血患者可遵醫(yī)囑使用硝酸甘油片、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等硝酸酯類藥物擴張冠狀動脈;阿托伐他汀鈣片、瑞舒伐他汀鈣片等他汀類藥物調節(jié)血脂;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形成。藥物治療需定期復查,根據(jù)病情調整方案。
3、介入治療
對于冠狀動脈嚴重狹窄患者,可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該治療通過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恢復血流,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特點。術前需完善冠狀動脈造影評估病變程度,術后需長期服用抗凝藥物防止支架內再狹窄。
4、手術治療
多支血管病變或左主干病變患者可能需要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手術取患者自身血管作為橋血管,繞過狹窄部位重建血運。術前需評估心肺功能,術后需嚴格監(jiān)護,逐步恢復活動能力。手術治療能顯著改善重癥患者預后。
5、心臟康復訓練
病情穩(wěn)定后可在專業(yè)指導下進行心臟康復,包括有氧訓練、抗阻訓練、呼吸訓練等??祻陀柧毮茉鰪娦募∈湛s力,促進側支循環(huán)建立,提高運動耐量。訓練需循序漸進,監(jiān)測心率血壓變化,出現(xiàn)胸悶氣促應立即停止。
心肌缺血患者日常應低脂低鹽飲食,多攝入深海魚、燕麥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限制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品。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情緒激動,冬季注意保暖。定期監(jiān)測血壓、血糖、血脂指標,按醫(yī)囑復診調整治療方案。隨身攜帶急救藥物,出現(xiàn)持續(xù)胸痛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