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種植有幾種方法
牙齒種植主要有骨內種植、骨膜下種植、穿下頜骨種植、上頜竇提升種植、即刻種植等五種方法。
1、骨內種植
骨內種植是將種植體直接植入牙槽骨內的常規(guī)方法,適用于牙槽骨高度和寬度充足的患者。種植體多為鈦合金材質,通過手術嵌入頜骨后需3-6個月骨結合期。該方法成功率高,可支持單冠、橋體或全口修復,但要求患者骨量達標且無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
2、骨膜下種植
骨膜下種植是將定制支架植入牙槽骨表面骨膜下的技術,適用于牙槽骨嚴重萎縮無法承受骨內種植者。通過CT掃描建模制作個性化支架,手術創(chuàng)傷較小,但長期穩(wěn)定性較骨內種植略差,多用于全口無牙頜患者。
3、穿下頜骨種植
穿下頜骨種植是將長種植體貫穿下頜骨基部的特殊術式,針對下頜骨高度不足患者。種植體從下頜下緣穿入直達口腔,避開下頜神經管,需配合骨增量技術。該法能避免復雜植骨手術,但操作難度大且可能損傷神經。
4、上頜竇提升種植
上頜竇提升種植通過抬高上頜竇底黏膜創(chuàng)造植骨空間,解決上頜后牙區(qū)骨量不足問題。分側壁開窗提升和經牙槽嵴頂提升兩種術式,需植入人工骨粉或自體骨。骨愈合需6個月以上,適合上頜竇底剩余骨高度小于5毫米者。
5、即刻種植
即刻種植是在拔牙同期植入種植體的方法,要求拔牙窩完整無感染且骨壁厚度大于1毫米。可縮短治療周期,減少骨吸收,但存在初期穩(wěn)定性不足風險。需嚴格篩選適應癥,必要時配合即刻臨時修復。
牙齒種植術后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漱口水預防感染,避免種植區(qū)受力。術后1周內進食軟食,2周內禁止吸煙飲酒。定期復查監(jiān)測骨結合情況,種植體穩(wěn)定后需每年進行專業(yè)維護。日常使用牙線、沖牙器清潔種植體周圍,避免咬硬物延長使用壽命。若出現(xiàn)紅腫、松動等異常應及時就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