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濕耳里面有濕的耳屎怎么辦
耳朵濕耳里面有濕的耳屎可通過清理外耳道、保持干燥、避免刺激、藥物治療、就醫(yī)處理等方式改善。濕性耳垢可能與遺傳因素、外耳道炎癥、濕疹、真菌感染、耵聹腺分泌旺盛等原因有關。
1、清理外耳道
濕性耳垢較軟時可用干凈棉簽輕輕擦拭外耳道口,避免深入耳道。清理時頭部偏向一側(cè),動作輕柔防止損傷皮膚。若耳垢較硬或位置較深,建議使用碳酸氫鈉滴耳液軟化后沖洗,如朗耳寧碳酸氫鈉滴耳液。
2、保持干燥
洗澡游泳后及時用吹風機低溫檔吹干耳周,避免殘留水分滋生細菌。可選用含酒精的耳部清潔棉片擦拭,如歐潔醫(yī)用酒精棉片。耳道潮濕時避免使用入耳式耳機或耳塞,減少密閉環(huán)境刺激。
3、避免刺激
減少掏耳頻率,禁止使用發(fā)卡、牙簽等尖銳物品。油性皮膚者需控制高脂飲食,避免刺激耵聹腺分泌。合并外耳道炎時禁用含激素類藥膏,防止真菌感染加重。
4、藥物治療
真菌性外耳道炎可遵醫(yī)囑使用克霉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乳膏。細菌感染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如泰利必妥氧氟沙星滴耳液。濕疹引發(fā)的滲液可短期涂抹氫化可的松新霉素乳膏。
5、就醫(yī)處理
耳垢栓塞伴聽力下降或耳痛時,需由耳鼻喉科醫(yī)生用專業(yè)器械取出。反復出現(xiàn)化膿性分泌物需進行耳內(nèi)鏡檢查,排除中耳炎或鼓膜穿孔。先天性油耳體質(zhì)者可通過微波理療減少分泌。
日常應避免頻繁掏耳,油性耳垢人群每月清潔不超過兩次。游泳時可使用防水耳塞,沐浴后及時擦干耳廓褶皺處。若出現(xiàn)耳道瘙癢、疼痛或流膿,需立即停止自行處理并就診。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有助于維持皮膚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