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爛是怎么回事
肛門潰爛可能由痔瘡、肛裂、肛周濕疹、炎癥性腸病、肛瘺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用藥、口服藥物、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肛門潰爛通常伴隨疼痛、瘙癢、分泌物增多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
1、痔瘡
痔瘡是肛門靜脈曲張形成的團塊,長期便秘或久坐可能導致痔核脫出并摩擦破損。表現(xiàn)為排便后出血、肛門墜脹感,嚴重時痔核表面黏膜潰爛??勺襻t(yī)囑使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普濟痔瘡栓等外用藥,配合地奧司明片口服改善循環(huán)。日常需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避免久蹲久坐。
2、肛裂
肛裂因大便干硬撕裂肛管皮膚所致,新鮮裂口呈線性潰瘍,陳舊性肛裂邊緣增厚。典型癥狀為排便時刀割樣疼痛和便鮮血。急性期可用復方角菜酸酯乳膏促進愈合,慢性肛裂可能需要硝酸甘油軟膏或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治療。保持大便軟化是關鍵預防措施。
3、肛周濕疹
肛周潮濕環(huán)境易誘發(fā)濕疹,表現(xiàn)為邊界不清的紅斑、丘疹伴滲出,搔抓后出現(xiàn)糜爛面。與局部衛(wèi)生不良、真菌感染有關。需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抗炎抗真菌,合并感染時加用莫匹羅星軟膏。日常應選擇純棉內褲,排便后清水清洗避免用堿性肥皂。
4、炎癥性腸病
克羅恩病等可能引發(fā)肛周病變,形成深大潰瘍伴膿性分泌物。常伴隨腹痛、腹瀉、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需通過腸鏡確診,治療以美沙拉嗪腸溶片、潑尼松片等控制炎癥,嚴重者需注射英夫利西單抗。此類患者需定期監(jiān)測營養(yǎng)狀況。
5、肛瘺
肛瘺是肛腺感染形成的異常管道,外口持續(xù)流膿導致周圍皮膚潰爛。觸診可及條索狀硬結,可能伴發(fā)熱等感染癥狀。確診后需手術切除瘺管,術前可口服甲硝唑片控制感染。術后需每日高錳酸鉀坐浴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避免腹瀉或便秘影響恢復。
肛門潰爛患者應避免辛辣刺激飲食,每日溫水坐浴1-2次,選擇透氣性好的衣物。觀察潰爛面變化情況,若出現(xiàn)發(fā)熱、膿液增多或持續(xù)出血需立即復診。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需嚴格控制血糖,以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建議記錄排便情況及癥狀變化,為醫(yī)生提供診療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