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黃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溶血性黃疸可能由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蠶豆病、新生兒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血型不合輸血等原因引起。溶血性黃疸通常表現(xiàn)為皮膚黏膜黃染、尿液顏色加深、貧血等癥狀,可通過光療、輸血、藥物治療等方式干預。
1、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于紅細胞膜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容易被脾臟破壞?;颊呖赡艹霈F(xiàn)黃疸、脾腫大、貧血等癥狀。治療上可遵醫(yī)囑使用葉酸片、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注射液等藥物,嚴重時需行脾切除術。
2、蠶豆病
蠶豆病即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食用蠶豆或某些藥物后誘發(fā)急性溶血。該病與X染色體連鎖遺傳有關,表現(xiàn)為突發(fā)血紅蛋白尿、黃疸、發(fā)熱。急性期需立即停用誘發(fā)因素,必要時輸注洗滌紅細胞,可配合使用碳酸氫鈉片防治酸中毒。
3、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多因母嬰血型不合引起,常見于Rh陰性母親懷Rh陽性胎兒時。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后產生抗體,通過胎盤攻擊胎兒紅細胞導致溶血?;純撼錾?4小時內出現(xiàn)進行性黃疸,需采用藍光照射治療,嚴重者需換血療法,可靜脈注射人血白蛋白促進膽紅素代謝。
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因機體產生抗紅細胞抗體導致紅細胞破壞加速。分為溫抗體型和冷抗體型,前者多見,表現(xiàn)為慢性溶血伴黃疸。治療首選糖皮質激素如醋酸潑尼松片,難治性病例可選用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或脾切除。
5、血型不合輸血
ABO或Rh血型不合輸血會引起急性血管內溶血,輸血后迅速出現(xiàn)寒戰(zhàn)、血紅蛋白尿、黃疸等。需立即停止輸血,靜脈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抑制免疫反應,堿化尿液防止腎損傷,必要時進行血漿置換。
溶血性黃疸患者應注意避免誘發(fā)溶血的因素,如蠶豆病患者禁食蠶豆及相關藥物,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患者預防感染。日常保證充足休息,適量補充富含鐵和葉酸的食物如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定期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和網織紅細胞計數(shù),出現(xiàn)乏力加重、尿色加深等癥狀及時就醫(yī)。新生兒母乳喂養(yǎng)期間母親需忌食可能誘發(fā)溶血的藥物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