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血小板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朋友血小板低可能由遺傳因素、感染、免疫異常、藥物反應、骨髓疾病等原因引起。血小板減少主要表現為皮膚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等癥狀,需通過血常規(guī)、骨髓穿刺等檢查明確病因。
1、遺傳因素
部分先天性血小板減少癥如Wiskott-Aldrich綜合征與基因突變有關,患兒出生后即可出現血小板持續(xù)低下。家長需定期監(jiān)測血常規(guī),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出血。急性發(fā)作時可遵醫(yī)囑使用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嚴重時需輸注血小板懸液。
2、病毒感染
EB病毒、巨細胞病毒等感染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暫時性血小板減少?;純撼0橛邪l(fā)熱、咽痛等感染癥狀。家長需保持孩子口腔清潔,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預防繼發(fā)感染,必要時口服利可君片促進血小板生成。
3、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
自身抗體破壞血小板是兒童血小板減少最常見原因,多繼發(fā)于疫苗接種或上呼吸道感染后。表現為突發(fā)皮膚出血點,血小板常低于30×10?/L。急性期需臥床休息,避免磕碰,可遵醫(yī)囑使用醋酸潑尼松片或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4、藥物影響
解熱鎮(zhèn)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顆粒、抗生素如頭孢克洛干混懸劑可能引起藥物性血小板減少。家長發(fā)現服藥后出現瘀斑應立即停藥,檢測血小板計數。嚴重者可短期使用氨肽素片改善造血功能。
5、骨髓疾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會導致血小板生成障礙,患兒多伴有面色蒼白、骨痛等表現。需通過骨髓活檢確診,治療包括環(huán)孢素軟膠囊等免疫抑制劑或造血干細胞移植。
家長發(fā)現孩子皮膚出現不明瘀斑或反復鼻出血時,應及時檢查血常規(guī)。日常避免給孩子食用過硬食物,選用軟毛牙刷,限制劇烈運動。治療期間每周監(jiān)測血小板變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多數在3-6個月內可自行恢復,但血小板低于20×10?/L或有內臟出血風險時需緊急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