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需要做什么檢查確診
子宮內膜異位癥通常需要通過婦科檢查、影像學檢查、血清標志物檢測、腹腔鏡檢查及病理檢查等綜合手段確診。
1、婦科檢查
雙合診或三合診可觸及盆腔內觸痛結節(jié)或固定包塊,典型表現為子宮后傾固定、骶韌帶增粗伴觸痛。對于疑似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直腸陰道檢查有助于評估病灶范圍。檢查前需排空膀胱,月經干凈后3-7天進行結果更準確。
2、影像學檢查
經陰道超聲能清晰顯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特征性云霧狀回聲,對深部浸潤病灶的診斷準確率較高。磁共振成像對直腸陰道隔、輸尿管等特殊部位病灶的定位更精確,可輔助制定手術方案。影像學檢查無創(chuàng)且可重復進行。
3、血清標志物檢測
CA125水平升高常見于中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但特異性較低,需結合臨床表現判斷。HE4、CA199等聯合檢測可提高診斷敏感性。血清標志物更適用于療效監(jiān)測和復發(fā)評估,不能單獨作為診斷依據。
4、腹腔鏡檢查
腹腔鏡下可直接觀察盆腔病灶的典型表現,如藍色或黑色結節(jié)、火焰狀紅色病變等,是目前診斷的金標準。術中可同時進行病灶電灼或切除,兼具診斷和治療價值。但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需嚴格掌握適應證。
5、病理檢查
手術切除標本經病理檢查發(fā)現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是確診的最終依據。對于不典型病例,需免疫組化檢測CD10、ER、PR等標記物輔助鑒別。病理診斷能明確病灶性質,排除惡性腫瘤可能。
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癥需結合患者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綜合判斷。建議出現進行性痛經、性交痛或不孕等癥狀時盡早就診,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盆腔充血,保持規(guī)律作息有助于調節(jié)內分泌。日常飲食可適量增加深海魚、亞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減少紅肉攝入。治療期間應遵醫(yī)囑定期復查,監(jiān)測病情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