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囊腫的中醫(yī)辨證治療
外陰囊腫可通過中醫(yī)辨證分為濕熱下注、氣滯血瘀、脾虛濕盛、肝腎陰虛等證型,治療需結合證型選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健脾祛濕或滋補肝腎等治法。
1、濕熱下注
表現為外陰紅腫熱痛、分泌物黃稠,舌紅苔黃膩??蛇x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含龍膽草、黃芩等清熱利濕藥。配合外洗方如苦參湯局部熏洗,避免辛辣刺激飲食。
2、氣滯血瘀
常見外陰硬結刺痛、經前加重,舌暗有瘀斑。血府逐瘀湯為主方,含桃仁、紅花等活血藥。可配合針灸三陰交、血海等穴位,日常避免久坐壓迫。
3、脾虛濕盛
癥見囊腫反復發(fā)作、分泌物清稀,舌淡胖有齒痕。參苓白術散加減,含白術、茯苓等健脾藥。艾灸足三里增強運化,飲食宜山藥、薏苡仁等健脾食材。
4、肝腎陰虛
多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舌紅少苔。知柏地黃丸為主方,含熟地黃、山茱萸等滋補藥。避免熬夜耗陰,可食用黑芝麻、枸杞等滋補腎陰。
5、外治法配合
金黃散外敷消腫止痛,或芒硝溶液濕敷散結。熏洗選用蛇床子、地膚子等煎湯,每日2次。治療期間保持外陰清潔干燥,穿寬松棉質內褲。
中醫(yī)治療期間需禁食海鮮發(fā)物及辛辣燥熱食物,規(guī)律作息避免勞累。囊腫較大或化膿時需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刺破。日??删毩暟硕五\兩手托天理三焦式促進氣血運行,月經期暫停外治法。治療后每3個月復查超聲觀察囊腫變化,若持續(xù)增大需考慮西醫(yī)手術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