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爬巖姜的好處與功效
小爬巖姜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等功效,常用于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病癥。小爬巖姜是民間對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俗稱,其干燥根莖可入藥,中醫(yī)稱為骨碎補。
1、祛風除濕
小爬巖姜含有黃酮類、三萜類等活性成分,能抑制炎癥因子釋放,改善關節(jié)腫脹疼痛。對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引起的晨僵、關節(jié)變形,可配伍獨活寄生湯使用。需注意陰虛火旺者慎用。
2、活血止痛
該藥材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瘀血消散,適用于跌打損傷后的青紫腫痛。外敷時可配伍紅花油調勻涂抹,內服常與乳香、沒藥同用。孕婦及月經量多者禁用。
3、解毒消腫
對毒蛇咬傷導致的局部組織壞死有中和毒素作用,可鮮品搗爛外敷患處。治療蜂蟄傷時配合七葉一枝花煎湯外洗,能緩解灼痛感。使用前需清除殘留毒牙。
4、強筋健骨
所含補骨脂素等成分可促進成骨細胞活性,輔助治療骨質疏松。腎虛腰痛者可用骨碎補15克配伍杜仲煎服,連續(xù)服用1-2個月。服藥期間忌食生冷。
5、促進愈合
其提取物能刺激膠原蛋白合成,加速創(chuàng)面修復。治療慢性潰瘍時可研磨成粉撒敷患處,或與白及粉混合調敷。感染性傷口需先清創(chuàng)再用藥。
使用小爬巖姜需辨證施治,風濕熱痹者宜配伍黃柏,寒濕痹痛者宜加桂枝。鮮品用量每日不超過30克,干品煎服用量10-15克。外敷出現皮膚瘙癢應立即停用,服藥期間出現惡心嘔吐需調整配伍。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與抗凝藥物同服。日常儲存需置陰涼干燥處,防止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