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欖的常見用法有哪些
烏欖的常見用法主要有直接食用、腌制加工、榨油、藥用和制作蜜餞等。
1、直接食用
成熟烏欖果實可剝除外皮后直接生食,果肉富含單寧酸和有機酸,具有獨特澀味與回甘。新鮮烏欖含有維生素C、鈣、鐵等營養(yǎng)素,但需注意每日攝入量不宜過多,避免胃腸不適。
2、腌制加工
烏欖常通過鹽漬或糖漬制成腌制品,如潮汕地區(qū)的甘草欖、化皮欖。腌制過程可降低單寧含量,改善口感,延長保存期。腌制烏欖可作為佐餐小菜,但高血壓患者應控制食用量。
3、榨油
烏欖核仁含油量較高,經(jīng)壓榨可制成烏欖油,其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接近橄欖油。烏欖油適合涼拌或低溫烹飪,但煙點較低不宜高溫煎炸。榨油后的殘渣還可用于制作飼料或肥料。
4、藥用
烏欖在傳統(tǒng)醫(yī)學中用于緩解咽喉腫痛、生津止渴?,F(xiàn)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但具體藥用須遵醫(yī)囑。常見制劑包括烏欖含片、烏欖止咳糖漿等中成藥。
5、制作蜜餞
烏欖經(jīng)脫澀處理后可與蜂蜜、砂糖熬煮成蜜餞零食,如廣式欖脯。加工過程中會損失部分維生素,但糖分含量較高,糖尿病患者應謹慎選擇。
食用烏欖時需注意新鮮果實每日建議不超過5-8顆,避免空腹食用引發(fā)胃腸刺激。腌制產(chǎn)品含鹽量較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限量。藥用烏欖制品不可替代正規(guī)治療,使用前需咨詢中醫(yī)師。選擇蜜餞類加工品時建議查看配料表,控制添加糖攝入量。儲存新鮮烏欖可冷藏保存3-5天,腌制產(chǎn)品需密封防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