菉蓐草的常見用法有哪些
菉蓐草一般是指葎草,其常見用法主要有煎湯內服、搗敷外用、配伍入藥、泡水代茶、制作藥膳等。
1、煎湯內服
葎草干燥全草可配伍其他中藥材煎煮服用,常用于濕熱瀉痢、小便澀痛等癥。需由中醫(yī)師辨證后確定劑量與配伍方案,避免自行用藥導致胃腸不適或藥物相互作用。
2、搗敷外用
新鮮葎草莖葉搗爛后敷于患處,可緩解皮膚濕疹、癰腫瘡毒等癥狀。使用前需清潔皮膚,過敏體質者應小范圍試用,出現紅腫瘙癢需立即停用。
3、配伍入藥
葎草常與白茅根、車前草等配伍,增強利濕清熱功效。如中成藥復方石韋片含葎草成分,用于下焦?jié)駸嶙C,須嚴格遵循說明書或醫(yī)囑使用。
4、泡水代茶
少量干燥葎草沸水沖泡飲用,適合濕熱體質人群日常調理。單次用量不宜超過5克,連續(xù)飲用不超過7天,孕婦及脾胃虛寒者禁用。
5、制作藥膳
葎草可搭配薏苡仁、赤小豆等煮粥,輔助改善水腫癥狀。建議每周食用不超過3次,烹飪時需久煎以降低草酸含量,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使用葎草前應明確自身體質與適應證,避免與寒涼藥物同用。外用出現皮膚過敏需用清水沖洗,內服后腹瀉加重應立即停用。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下規(guī)范使用,不可替代正規(guī)治療。日常儲存需置于陰涼干燥處,防止霉變影響藥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