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是該如何治療
鼻竇炎可通過鼻腔沖洗、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中醫(yī)調理等方式治療。鼻竇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過敏反應、鼻腔結構異常、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鼻腔沖洗
鼻腔沖洗是鼻竇炎的基礎治療方法,通過生理鹽水或專用沖洗液清除鼻腔分泌物和過敏原。使用洗鼻壺或鼻腔噴霧器每日沖洗1-2次,可緩解鼻塞和炎癥。操作時保持頭部傾斜避免嗆水,水溫需接近體溫。兒童需家長輔助操作,沖洗后避免立即擤鼻。該方法對過敏性鼻竇炎和輕度感染性鼻竇炎效果顯著。
2、藥物治療
細菌性鼻竇炎需遵醫(yī)囑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頭孢克洛緩釋片等抗生素。過敏性鼻竇炎可選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控制過敏反應。鼻塞嚴重時短期使用鹽酸羥甲唑啉噴霧劑,但連續(xù)使用不超過7天。黏液溶解劑如乙酰半胱氨酸顆粒有助于稀釋分泌物。用藥需嚴格遵循療程,避免自行增減藥量。
3、物理治療
超短波治療通過高頻電磁波改善鼻竇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炎癥消退。紅外線照射可減輕黏膜水腫,每次治療15-20分鐘。超聲霧化吸入將藥物直接送達病灶,常用生理鹽水配合布地奈德混懸液。這些方法適用于慢性鼻竇炎急性發(fā)作或術后恢復期,需在醫(yī)療機構由專業(yè)人員操作。
4、手術治療
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術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的慢性鼻竇炎,切除病變組織并擴大竇口。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可改善由解剖異常導致的反復感染。手術需全身麻醉,術后需定期鼻腔清理防止粘連。兒童患者手術指征需嚴格評估,通常12歲后考慮手術治療。術后配合鼻腔沖洗和抗炎治療可降低復發(fā)概率。
5、中醫(yī)調理
肺脾氣虛型可用玉屏風散加減,風熱犯肺型選用銀翹散配合針灸治療。迎香穴、印堂穴按摩可通竅止痛,每日按壓3-5分鐘。艾灸大椎穴能增強免疫力,每周2-3次。飲食宜清淡,避免生冷辛辣,可食用山藥、百合等健脾益肺食材。中醫(yī)治療需辨證施治,建議在專業(yè)中醫(yī)師指導下進行。
鼻竇炎患者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濕度維持在50%-60%,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防寒。每日飲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有助于稀釋鼻腔分泌物。避免用力擤鼻導致炎癥擴散,正確方法是單側鼻孔交替輕擤。適當進行游泳、慢跑等有氧運動增強體質,但急性發(fā)作期需暫停。定期復查鼻內鏡或CT評估治療效果,病程超過12周需重新調整治療方案。過敏體質者需進行過敏原檢測并針對性規(guī)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