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皮炎是因為什么得的
傳染性皮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蟲感染或接觸性過敏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現為皮膚紅腫、瘙癢、滲出或脫屑等癥狀。
1、細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等細菌侵入皮膚破損處可導致膿皰瘡等傳染性皮炎,常伴隨局部化膿、疼痛。需遵醫(yī)囑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治療,同時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
2、真菌感染
皮膚癬菌感染可能引發(fā)體癬、股癬等,表現為環(huán)形紅斑伴鱗屑。可外用聯(lián)苯芐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3、病毒感染
單純皰疹病毒或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能引起皰疹性皮炎,出現簇集性水皰。阿昔洛韋乳膏、噴昔洛韋乳膏等抗病毒藥物可緩解癥狀,需注意避免抓撓防止擴散。
4、寄生蟲感染
疥螨寄生會導致疥瘡,表現為夜間加重的劇烈瘙癢和丘疹。硫磺軟膏、克羅米通乳膏可殺滅寄生蟲,患者衣物需高溫消毒。
5、接觸性過敏
接觸染發(fā)劑、金屬鎳等致敏物質可能誘發(fā)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皮膚出現邊界清晰的紅斑。需遠離過敏原,必要時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質激素藥膏。
預防傳染性皮炎需注意個人衛(wèi)生,避免與感染者共用貼身物品;保持皮膚屏障完整,外傷及時消毒;過敏體質者應明確并遠離致敏原;出現皮損時避免搔抓,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癥狀持續(xù)加重或伴隨發(fā)熱等全身反應時須及時就醫(yī),嚴格遵循醫(yī)囑完成藥物治療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