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耳膜穿孔不修補的后果
中耳炎導致的鼓膜穿孔若不及時修補,可能引發(fā)聽力下降、反復感染、膽脂瘤等并發(fā)癥。鼓膜穿孔通常由急性中耳炎、外傷或慢性炎癥引起,表現(xiàn)為耳痛、耳漏、耳鳴等癥狀,建議盡早就醫(yī)評估修補必要性。
鼓膜穿孔后失去對中耳的保護作用,外界細菌易通過穿孔部位侵入中耳腔。長期未修補可能導致中耳反復感染,分泌物持續(xù)刺激中耳黏膜,形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炎癥反復發(fā)作會破壞聽小骨鏈結(jié)構(gòu),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嚴重時聽力損失可達40分貝以上。
穿孔邊緣的上皮組織可能向中耳腔生長,形成角化上皮堆積的膽脂瘤。膽脂瘤具有侵蝕性,可破壞周圍骨質(zhì)結(jié)構(gòu),導致面神經(jīng)麻痹、迷路炎甚至顱內(nèi)感染。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鼓室硬化癥,中耳黏膜纖維化使聽骨固定,進一步加重聽力損傷。長期炎癥刺激還可能誘發(fā)中耳癌變。
建議保持耳道干燥避免進水,洗澡時可用無菌棉球堵塞外耳道。禁止自行掏耳或使用滴耳液,需定期耳鼻喉科復查聽力與顳骨CT。對于穿孔超過3個月未自愈、反復流膿或聽力明顯下降者,可考慮行鼓膜修補術(shù)或鼓室成形術(shù)。術(shù)后需避免用力擤鼻、潛水等增加鼓室壓力的行為,促進黏膜上皮再生修復。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