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吐下瀉是怎么回事
小孩上吐下瀉可能由飲食不當、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食物過敏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飲食、補液治療、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建議家長及時觀察孩子癥狀,必要時就醫(yī)。
1、飲食不當
小孩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過量進食或食用生冷、油膩食物可能刺激胃腸黏膜,導致嘔吐腹瀉。癥狀較輕時可暫停進食1-2小時,之后少量多次飲用溫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避免給予牛奶、果汁等加重腹瀉的飲品。
2、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感染可引起急性胃腸炎,表現(xiàn)為嘔吐、水樣便,可能伴隨發(fā)熱。需使用蒙脫石散保護腸黏膜,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若持續(xù)嘔吐無法進食,需靜脈補液治療。
3、細菌感染
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細菌感染時,糞便可能帶有黏液或血絲,伴有腹痛發(fā)熱。需化驗糞便確診,遵醫(yī)囑使用頭孢克肟顆粒、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等抗生素。同時服用益生菌調節(jié)腸道菌群。
4、寄生蟲感染
蛔蟲、賈第鞭毛蟲等寄生蟲感染可能導致慢性腹瀉,糞便檢查可確診。需使用阿苯達唑片、甲硝唑片等驅蟲藥。治療期間注意餐具消毒,避免重復感染。
5、食物過敏
牛奶蛋白、雞蛋等食物過敏可引發(fā)嘔吐腹瀉,常伴有皮疹。需記錄飲食日記排查過敏原,回避致敏食物。急性發(fā)作時可服用鹽酸西替利嗪滴劑緩解癥狀,嚴重時需就醫(yī)。
護理期間注意保持孩子臀部清潔干燥,每次排便后溫水清洗并涂抹護臀霜。飲食從米湯、稀粥等流質開始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觀察尿量、精神狀態(tài)等脫水指征,若出現(xiàn)嗜睡、眼窩凹陷、超過8小時無尿等情況需立即就醫(yī)?;謴推诳蛇m當補充鋅制劑幫助腸黏膜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