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有異物做什么檢查
氣管有異物通常需要通過支氣管鏡檢查、胸部X線檢查、胸部CT檢查、喉鏡檢查、肺功能檢查等方式確診。異物可能因誤吸食物、玩具零件等導致,常伴隨嗆咳、呼吸困難等癥狀。
1、支氣管鏡檢查
支氣管鏡是診斷氣管異物的金標準,可直接觀察異物位置、大小及周圍黏膜損傷情況。檢查時需局部麻醉,通過鼻腔或口腔插入軟質內窺鏡,適用于堅果、骨片等固體異物的取出。術后可能出現(xiàn)短暫咽喉不適,需禁食2小時。
2、胸部X線檢查
X線對金屬、骨骼等高密度異物顯影清晰,能顯示阻塞性肺氣腫或肺不張等間接征象。但塑料、食物等低密度異物可能漏診,需結合臨床表現(xiàn)判斷。兒童檢查時應做好防護,避免多次曝光。
3、胸部CT檢查
CT能三維重建氣道結構,精準定位異物及并發(fā)癥,對X線不顯影的異物檢出率較高。薄層掃描可發(fā)現(xiàn)毫米級異物,同時評估縱隔氣腫、肺炎等繼發(fā)損害。檢查前需去除金屬物品,配合呼吸指令。
4、喉鏡檢查
間接喉鏡或纖維喉鏡可排查聲門區(qū)異物,適用于突發(fā)聲嘶、喉鳴的患者。檢查可見聲帶水腫或異物殘留,但深部氣管異物可能漏診。操作時間短,兒童需固定頭部防止誤傷。
5、肺功能檢查
通過流速-容積曲線評估氣道阻塞程度,典型表現(xiàn)為呼氣相平臺樣改變。適用于異物存留時間較長者,可量化肺通氣功能障礙。但急性期患者可能無法配合,需病情穩(wěn)定后實施。
發(fā)現(xiàn)氣管異物后應立即停止進食,避免拍背等可能加重阻塞的動作。嬰幼兒需采取頭低腳高體位,成人可嘗試海姆立克急救法。所有疑似病例均需急診就醫(yī),未明確排除前禁止喂水或催吐。術后恢復期應進食流質,觀察有無發(fā)熱、咯血等并發(fā)癥,定期復查支氣管黏膜愈合情況。預防措施包括將食物切碎、避免進食時嬉笑,兒童玩具應避免可拆卸小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