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治療和預防中暑
中暑可通過及時降溫、補充電解質、調整活動強度、穿戴防護裝備、監(jiān)測高危人群等方式治療和預防。中暑通常由高溫環(huán)境、體液流失、散熱障礙、基礎疾病、藥物影響等原因引起。
1、及時降溫
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并用濕毛巾擦拭皮膚,重點冷卻頸部、腋窩等大血管分布區(qū)域。可使用風扇或空調輔助降溫,但避免直接對著冷風直吹。若體溫超過38攝氏度,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后置于腹股溝等部位,每10分鐘更換一次位置。降溫過程中需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狀態(tài),避免體溫驟降導致寒戰(zhàn)。
2、補充電解質
飲用含鈉鉀的電解質溶液如口服補液鹽Ⅲ,每小時補充200-3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飲用純水導致低鈉血癥??勺灾频}水,每500毫升水加1克食鹽。西瓜、椰子水等天然飲品也可補充電解質,但糖尿病患需控制攝入量。嚴重嘔吐者需靜脈補液,使用氯化鈉注射液或復方電解質注射液。
3、調整活動強度
高溫天氣減少10-16點戶外活動,勞動時每30分鐘休息5分鐘。采用間歇性工作模式,重體力作業(yè)與輕工作交替進行。運動前2小時飲用500毫升水,運動中每15分鐘補充150毫升。使用心率監(jiān)測設備,控制心率不超過最大心率的60%。慢性病患者應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4、穿戴防護裝備
選擇淺色透氣棉質衣物,佩戴寬檐帽和UV400太陽鏡。使用防曬霜SPF30+以上,每2小時補涂一次。戶外工作者可穿戴降溫背心或冰巾,選擇防滑透氣的工裝鞋。隨身攜帶噴霧瓶,定期噴灑面部頸部降溫。避免穿著化纖材質衣物阻礙汗液蒸發(fā)。
5、監(jiān)測高危人群
老年人每日測量2次體溫,嬰幼兒避免包裹過厚。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監(jiān)測血壓變化,糖尿病患者注意血糖波動。服用利尿劑、抗組胺藥等影響排汗藥物者應加強防護。肥胖人群需控制午間活動時間。建立社區(qū)互助機制,對獨居老人每日進行健康問詢。
預防中暑需建立長期健康管理習慣,夏季保持每日1.5-2升飲水量,飲食增加冬瓜、黃瓜等含水豐富蔬菜。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疲勞,室內溫度控制在26-28攝氏度為宜。學習識別中暑先兆如頭暈、惡心等癥狀,隨身攜帶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藥品。工作場所應配備急救藥箱和降溫設備,定期組織防暑知識培訓。出現意識模糊、抽搐等嚴重癥狀時須立即送醫(yī),避免延誤治療導致熱射病等嚴重后果。